中国的节气有严格的时间划分,一但错过天地万物的气运就会有所改变,就像清明节前的茶叶和节后的茶叶不管从价格还是品质都有天壤之别。我不懂其中的奥秘,不过就这一天之隔就能有如此大的变化,实在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叹为观止!
以前的清明节都是寻根祭祖,但近几年大家也紧抓这个间隙当成了一个小长假踏青觅春,便是天气也配合的艳阳高照,路上行人喜笑颜开,好一副富春山居的和谐的景象。借此机会我们一家也邀约朋友登了一次青城山。到了景区才发现登山的人真不少,从电瓶车购票到山门购门票都早已水泄不通排起了长龙,可见青城山确有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全国的游客。
“青城天下幽”都说青城山以“幽静”闻名,但我觉得真正吸引大家的也许还是“问道”,中国有句古话“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就是说大多名山都是佛教的根基,游多了多半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而青城山却特立独行的是道教发源地,于是大家又好奇这道教的名山又是个什么模样。
其实总的来说没有太大区别,山都是古木参天、沟壑幽静,建筑风格也出入不大,据说神仙体系也相雷同。都说道教是在学佛教,无风不起浪从这一点也可见一斑,人家佛教上亿的信徒,你道教区区几百万被搬是非也情有可原。
比较记忆深刻的是在上清宫,上清宫是非常知名的道教宫观,无数名人造访并留下墨宝。道观大门气势恢宏正中“上清宫”三个字由国民党领袖蒋介石题写,以往很难看到蒋介石的字,看了这个字才发觉蒋公书法字如其名“中正隽秀”。下面是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估计余老先生当时是把蒋介石比作圣人投其所好而直抒胸臆!再两侧是国民党将领冯玉祥将军手书的对联“上德无为行不言之道,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几幅对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大师就是大师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从另一个角度看,整个上清宫的门脸几乎被国民党大家占完了,这也完全体现出当年国民党人才辈出不可一世的绝对优势,但在青城山最高峰老君阁却猎猎飘扬着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五星红旗,此一时彼一时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唏嘘感叹!这也体现了我党无比包容的博大胸怀!